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巴老選股的重點摘要唷!!

重點摘要:
1.      毛利率40%以上或更高,通常代表具有某種耐久性競爭優勢。
2.      管銷費用佔毛利率80% 甚至30%以下。
3.      低研發費用,沒說多少,但以Inter暗指30%都嫌多。
4.      合理的繳稅,一方面代表誠實,一方面代表真的有賺那麼多。
(
稅前35%=繳稅,各國不一,少就是不老實且有逃稅嫌疑!886~眾航運股)
5.      盈餘長期向上。(這一點沒有人會爭議)
6.      真的好公司,因為不會沒現金進來,所以流動比率反而低於1不然普通好公司則最好大於1。爛公司則因為根本沒錢,所以也低於1(這一點我困惑好久)
7.      金融業短期負債最好低於長期負債,大於長期負債日後亦引發災難。(所以我不看懂金融股,乾脆別碰果然是對的)
8.      好公司不管任何理由,都不應該有長期負債,0是標準。(真嚴苛)
9.      總負債 /股東權益 <0.8。金融股例外。(OS:轉換一下就是負債比率<=44%)
10.  保留盈餘的成長率,才是真實股票成長率,不是看帳面盈餘。(Y…感恩呀)
11.  股東報酬率(RoE)>15%以上,甚至24% ,30%以上。(這一點被洪瑞泰說中)
12.  現金流量表上,資本支出 <50%淨利, 甚至於25%
13.  買賣時機,最好自己看。
14.  ROA是好事,但30%以上的高ROA,如果是小公司,則反而代表其護城河不深且易破。(表示要同等規模不難,賺錢的行業容易引起人家眼紅而競爭)
15.  因為人材而造成公司成長的不碰!!!這代表他可以要求高額分紅! 且萬一該員走人或退休,則公司危已….(886~鴻海,宏達電…)

57點,個人認為比較值得小弟一再注意的,小弟己列出其他,有興趣的請自行離開。

消債條例協調會議Q&A

813消債條例協調會議結論


常見問題Q&A整理

各位朋友,大家好:

債務清理條例施行至今已經4個月,
前置協商和更生程序中的各項政策方案,皆越來越明確,
也讓債務人重生的道路越來越寬廣~

但仍有部分因法律或政策不明處,使得你在協商或更生路
上,遭逢阻礙,

徐委員辦公室為了釐清問題,並幫忙大家
找到解決方案,已於8月13日上午,邀請銀行局副局長林
棟樑、銀行公會債協委員會主委吳清文、法律扶助基金會
秘書長郭吉仁、台北分會會長林永頌、陳芬芬律師、謝幸
伶律師等人,召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政策協調會」

並將會議結論整理成簡易 Q & A 如下:
當你碰到問題,先找找以下QA,也許就能解除你的疑慮,
但若你的問題是在以下QA之外的,也許需要透過啟動修
法機制,才得以處理,因此請你再給我們一點時間,徐
立委辦公室會繼續努力,尋求對你最好的解決方式。

希望各位遇到問題時,能勇於提出與反應給本辦公室,
千萬不要因為挫折而退縮,放棄了先前的努力!!!


徐中雄辦公室 敬上


Q1:前置協商面談限於總行或債務催收中心進行,債務人
必須遠赴外縣市進行協商,增加有誠意還款之債務人不便。

A:銀行公會表示,部份銀行採分行負責制,如兆豐、
臺銀、合庫等可以在分行進行協商。但有些銀行是區
域中心制,在區域中心銀行放貸就要在區域中心銀行
談協商,如花旗銀行。

銀行局曾於六月發文各銀行,說明協商不一定要在總
行進行,如果有過於誇張的例子(例如高雄的債務人
到台北去面談)可以向銀行公會(02-85691629)申訴。


Q2:已向銀行提出協商申請,或已向法院聲請更生
(清算)階段,銀行還是繼續催收及進行強制執行程
序,可以嗎?

A:銀行公會規定,只要銀行收受債務人協商申請、
且文件齊全(含使用銀行公會制式表格),三天內就
停止催收及暫停強制執行,正在進行的債權訴訟也
要停止,不得再提出新的強制執行訴訟。如有協商
程序開始以後,債權銀行若進行強制執行程序的情
形,則視為協商不成立,且屬於不可歸責於己之事
由。

更生(清算)程序則是在收到「法院裁定保全程序
或更生開始的裁定」就停止催收。但因銀行無法得
知債務人是否已進入更生(清算)程序,建議債務人
主動提出法院裁定證明文件給銀行。

如申請協商仍遭銀行催收或進行強制執行者、提出
更生證明仍遭催收者,可向銀行局(02-89689999)
或銀行公會(02-85691629)檢舉。

Q3:有房貸的債務人,申請協商時該如何處理?

A:銀行公會訂定的前置協商制式表格,雖將房貸排
除至協商外,但銀行公會表示,各銀行已有共識,
房貸銀行多願意放寬還款期限。無法將房貸納入前
置協商,是考量到如果房貸銀行都用不同的協商條
件去談,會很難簽約。所以房貸銀行決定以增補契
約的方式(在房貸契約中,加訂債務協商期間還款
特別條款)來放寬還款條件。

通常最大債權銀行會告知債務人去找有擔保債權銀
行先把房貸的問題簽訂增補契約,再來簽訂協商。

Q4:債務人申請個別協商一致性方案時,有幾家銀
行要求先償還頭期款,才願參與方案,或拒絕比照
最大債權銀行核定之還款期數,該怎麼辦?

A:銀行公會表示,已要求銀行就期限與利率應給
予債務人一致性方案。
對於有些銀行要求先清償頭期款後才願意協商,
公會無法加以阻止,但僅容許各銀行最多只能收
取相當於一期債務金額的頭期款。

債務人申請個別協商一致性方案後,債權銀行亦應
該停止強制執行。如有申請後仍遭催收,或銀行拒
絕依最大債權銀行方案者,可向銀行公會
(02-85691629)申訴。

Q5:已經遞送更生聲請狀,法官要求補具相關文件,
但是補件的時間太短?或法官以文件未備齊為由駁回
聲請案?

A:如果遭駁回情況顯然不合理者,建議可提出抗告,
要求重新審理案件。在抗告期間,各位可繼續準備相
關文件,如抗告成功可以立即補件,即使不成功,仍
可做為下次聲請更生之用。

Q6:法院通過更生方案,終於可以重生了!可是繳款
卻要分別繳給每家銀行,能不能統一繳給最大債權銀
行做分配呢?

A:銀行之間轉送款項需要龐大成本,故無法同意由
最大債權銀行進行分配。已建議法院於認可更生(清
算)方案時,應做成「債權分配表」載明每月應繳給
各銀行的金額,方便債務人還款。

Q7:我在95年與銀行進行一致性協商,最大債權銀
行同意分XX期,每月繳款XXX元,但當時沒簽約,
我按時繳款2年,現在毀諾了,我算不算已參加95年
協商呢?

A:銀行公會表示債務人95協商當時沒有簽名,但是
又按時去繳款的情形,在聯徵中心的註記是屬於「協
商成功」者。可以請最大債權銀行出具95協商成立證
明書來證明95年間協商成功之事實。

清償證明的重要性

「金色恐怖?!九十塊讓你信用破產!」
金融聯徵中心作業流程檢討記者會 發佈日期/ 2005.11.08

朱老先生悠閒的逛著賣場,拜科技發展之賜,他只消拿出薄薄
的一張卡片,就採購完生活用品。每逢月底,他都準時到郵局
繳清整個月的總開銷,這樣每月結清的生活方式,對朱老先生
來說簡單又方便,但是沒想到……一封來自財團法人金融聯合
徵信中心的掛號信,讓朱老先生陷入了惡夢。

「停卡通知」、「成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的黑名單」,對朱老
先生個人信譽的指控莫名出現!朱老先生清白大半輩子的名譽
,竟然被公開掛上了「信譽不良」的標籤,而一切都只因為朱
老先生的「老花眼」。

原來朱老先生將最低應繳金額新台幣890元的帳單誤看,只劃
撥繳交了800元,導致銀行裁定其當月最低應繳金額不足,在
未向朱老先生通報的情況下就逕自向金融聯合徵信中心通報,
儘管朱老先生在收到隔月帳單的當天便將欠款繳清,銀行仍堅
持不肯撤銷信用不良的紀錄。區區九十元、一時疏忽也未通知
補救、補救後也不接受解釋,導致朱老先生信用就此破產,這
樣的聯徵通報制度合情合理嗎?

信用卡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的支付工具,在人手不只一卡的消
費型態下,呆帳、惡意拖欠款項成為各家銀行屢見不鮮的問題
民國82年3月8日,財政部指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建
置「全國性信用資料庫」,同年7月14日開始替信用卡用戶信
用資料建檔。此舉等於替每位消費者建立了一份「信譽資本」
,凡最低應繳金額逾期、或未繳足最低應繳金額者,都會被銀
行主動舉發、列入消費者的信用記錄,而此紀錄便會成為金融
信用的黑名單。

消費者一旦成為黑名單,不但會被原本積欠款項的銀行立即停
卡,日後消費者向其他銀行或金融機構申請信用卡或辦理貸款
時都將受到影響,其影響甚鉅。
金融聯徵中心的成立,便是希
望藉此警惕消費者萬不可拿自己聲譽開玩笑。

但為了避免銀行單方面舉發的有可能發生錯誤,根據「中華民
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信用卡業務委員會所屬機構辦
理信用卡業務自律公約」第壹章第七節(催收)第3條規定中,
便明定「發卡機構將持卡人之債信不良之紀錄報送聯徵中心前
,需將登錄債信不良原因與日後對持卡人可能之影響情形告知
持卡人,使其有提出異議之機會。」其目的提供持卡人有申訴
或補繳的緩衝機會。

雖然以上規定行之有年,但依據消基會的申訴或電話諮詢案件
的紀錄顯示,相關的問題依舊不斷的出現,爭議點大致可分為:

一、 積欠費用已繳清,聯徵紀錄卻未必同時註銷

消費者因為本身財務問題造成積欠款項,銀行便會據此向聯徵
中心呈報,揭露其積欠債務之事實,消費者日後若要申請借貸
事宜,便會受到申請銀行的拒絕;但消費者往往誤會,只要繳
清積欠的款項,過去的不良紀錄馬上就能消除。

事實上,依照目前「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第21條規定
,及金管會94年1月27日之公告,信用卡資料揭露的期限,
「自停卡之日起揭露五年。但款項未繳之強制停卡資料,未清
償者,自停卡發生日起揭露七年;已清償者,自清償日起揭露
六個月,但最長不超過自停卡發生日起七年。」
相對過去就有規定清償後的不良紀錄仍須維持三年,金管會將
之縮短為六個月,其目的在於提升消費者償還之意願,但並不
等於聯徵中心的紀錄馬上可以註銷,不良信用紀錄還會公佈一
定的時間,消費者千萬不要以為債務清償後馬上就可回復「清
白之身」,因此絕對不可輕忽自己的信譽問題。

二、 正卡信用不良使副卡持卡人連帶受累

正、附卡在辦理的時候,正、附持卡人通常必須具有夫妻或直
系血親關係,消基會常接到學生家長來會申訴,內容不外乎消
費者子女是在學學生(已成年者),還沒有經濟來源,卻因為
正卡持卡人(即其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疏失,導致還沒出社會
就已經成為信用破產的黑名單。同樣的情形也會出現在夫妻、
父母身上,連帶影響下,附卡持卡人本身雖沒有任何信用不良
的事情發生,但同樣可能受到責罰。

關於信用卡定型化契約中的第三條,規定「正卡持卡人或附卡
持卡人就各別使用信用卡所生應付帳款互負連帶清償責任。」
,此項規定會使附卡持有人負擔超出他所能控制之危險,顯然
違反誠信原則,對於消費者有失公平。依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二
條及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之一規定應認為無效。

行政院消保會今年(94年)六月間已完成「信用卡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草案)」之審查,於不得記載事項中
明訂:「不得約定要求附卡持卡人就正卡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所
生債務負清償責任。」對於上述不公平的規範已經要求刪除,
新申請信用卡的消費者,固然可以免除連帶責任的可能風險,
但必須注意的是,此規定並不溯及既往。

然而,此類具有爭議性的規定,在法院判決中已有先例,除非
企業經營者能夠證明契約條款是經過雙方特別磋商之後訂定,
而且並非一般性條款,否則若以已經給予消費者「審閱期間」
,藉此排除司法審查,顯然有加重附卡持卡人責任之情形,
若未經法院確定判決附卡持卡人應對正卡之債務負連帶清償責
任,附卡持卡人不應該因正卡的債務受到信用不良之註記。

三、 銀行未盡通知義務

在新聞稿開頭之案例即屬此情形。此類糾紛中,持卡人在毫無
預警的情況下,信用卡被強制停卡、消費者欠款資料被送至聯
徵中心,其一切金融往來事務都受到層層阻礙及不便。

根據「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信用卡業務委
員會所屬機構辦理信用卡業務自律公約」第壹章第七節(催收)
第3條規定:「發卡機構將持卡人之債信不良之紀錄報送聯徵
中心前,需將登錄債信不良原因與日後對持卡人可能之影響情
形告知持卡人,使其有提出異議之機會。」

是以消費者只要能證明銀行未將其欠款的資料事先書面通知,
便可歸責是銀行的疏失,消費者不但可以主張獲得補救的機會
或提出異議,更可要求銀行未依規定作業,對消費者因之造成
的損害請求賠償!且依同上公約的第五節(客戶服務)第4條
,若銀行將原持卡人強制停卡資料報送錯誤時,「應立即通知
相關徵信機構更改」;而於此情形,一旦消費者已清償債務時
,銀行亦應立即向聯合徵信中心辦理「清償註記」

四、 銀行不提供清償證明

持卡人在還清欠款後,由於聯徵記錄在一定時間內並不會清除
,所以常會要求銀行開「清償證明」,以做之後金融往來時的
個人資料澄清。但要提醒消費者的是,「清償證明」不等於
「註銷紀錄」,消費者必須憑清償證明自行要求聯徵中心為清
償註記,否則紀錄仍在,但是接受償還的金融機構也有義務通
知聯徵中心記錄已經清償的事實;而如果原錯誤紀錄是因為可
歸責於銀行的事由,則可要求直接註銷紀錄。

五、清償證明要求收費

依民法規定,清償證明開立不需要另外收錢。民法第三百二十四
條明定,清償人對於受領清償人,得請求給與受領證書。清償
證明是由原債權銀行發給借款的消費者,因為清償證明的開立
是銀行在收回帳款時的義務,其費用自應由債權銀行自行負擔。

依照印花稅法第七條第二款規定銀錢收據:「每件按金額千分
之四,由立據人貼印花稅票。」,就是本於此旨,銀行也不能
任意轉嫁收取印花稅票之費用。至於信用卡清償證明手續費計
費標準須合理,只能反映工本費約二百元以下,且必須遵循
「信用卡定型化契約範本」第二十條約定及「信用卡業務機構
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發卡機構倘有增加向持卡人收取
之手續費及增加可能負擔之一切費用時,應於六十日前以書面
通知持卡人。」

銀行若違反上述規定索取清償證明費用,恐怕就會違反銀行法
第三十五條:「銀行負責人及職員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存戶、
借款人或其他顧客收受佣金、酬金或其他不當利益。」依照同
一法的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此情形如果發生,可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六、金融業者仍有自己的「私房資料」

消基會在申訴案件中也發現,雖然聯徵中心按照規定,將已到
期限之揭露內容註銷,但各銀行仍有所謂的「內部資料庫」,
此資料庫內容得自聯徵中心,卻不會因揭露期滿就將資料清除
,如此必將導致持卡者信用不良的紀錄「永垂不朽
」;這種銀
行私下建立的消費者信用紀錄,使得消費者在聯徵中心雖然沒
有紀錄,但申請借貸、信用卡還是重重阻礙,多受刁難,根本
違背當初設立期限以鼓勵還款的目的。

金融機構基於自身經營策略及風險管理的需要,本身是可以建
置有內部資料庫,專為其徵授信業務參考之用。經聯徵中心依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查詢本人資料處理要點」及法令之
規定,同意當事人為補充、更正、刪除或停止電腦處理及利用
其本人資料之申請者,其資料更正前後之異動情形,聯徵中心
將依職權或當事人之請求,通知當事人及已收受該個人資料之
機關、團體或個人。各金融機構收受前述通知後,應立即為補
充、更正、刪除或停止電腦處理及利用其本人資料。

另外,「公平信用報告法案」也保證了消費者在信用、職業、
保險及其它消費者商務交易資訊的收集與報告方面的權利。它
規定消費者有權對不準確的資訊提出爭議並允許他們在信用報
告中加入他們自己對有爭議資訊的意見。

根據消基會的統計資料,金融案件在本會的諮詢與申訴案件數
,從2003年至今已累積兩千餘件,經換算等於每天都有兩件以
上的糾紛發生。而聯徵中心的糾紛,是消費者在清償債務時最
關心的話題,消基會的建議如下:

1、聯徵中心與銀行應建立更健全的檢查通報制度,確認消費
者已經完全了解被通報的事實,一方面能登載註記,以免因為
銀行作業一時的疏失,造成消費者個人名譽或財產上的損害。

2、銀行方面,必須確實執行「自律條款」中催收款項的告知
責任,通知欠款者,說明其可能負擔的風險及欠款的影響,並
給與回覆的緩衝期限,除非消費者逾期不理,否則不得在期限
未屆滿前,即以消費者沒有回應為由,就草率自行向聯徵中心
助暨消費者的信用紀錄。另外,聯徵中心若已註銷消費者信用
不良的紀錄,銀行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刁難消費者信用卡
或借貸的申請。

3、消基會也在此呼籲消費者,信用卡的使用,攸關個人公開
信譽的問題,在投資、理財、購物花費時,一定要事先做好還
款計畫,以免讓便利的消費方式,成為建築債台的最佳利器!

助你成為百萬富翁的10句箴言

錯﹐機會在敲響美國投資者的大門。前不久﹐芝加哥調研公司斯佩特蘭集團(Spectrem Group)發佈了最新的美國百萬富翁年度報告。該報告顯示﹐去年美國新增了約20萬百萬富翁﹐百萬富翁的總數達到了860

雖然這個數字仍低於2006年高峰時的950萬﹐但伴隨道指在第一季度反彈994(8.1%)這個消息依然令人鼓舞。這兩則消息顯然都是預示復蘇的積極跡象。

簡而言之﹐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翁。這完全取決於你的頭腦、態度和意念。只要你想成為百萬富翁﹐你就可以。入門秘訣就是:管理好你的心智。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以及多年來關於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論著讓我對一個簡單的真理深信不疑:成為百萬富翁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智﹐與所謂的造富技巧、工具或規則並無多大關係。

事實上﹐你可以拋卻所有通常的方法:資產配置﹐選股策略﹐儲蓄計劃﹐編制預算﹐等等。確實﹐這些都是專家們所強調的東西。但你若沒有擺正心態﹐一切就都是空談。

說實話﹐我讀過不少如何成為百萬富翁的書﹐諸如《百萬富翁的智慧》(The Millionaire Mind)、《一夜暴富》(Instant Millionaire)、《自成百萬富翁》(Automatic Millionaire)、《鄰家的百萬富翁》(Millionaire Next Door)、《一分鐘百萬富翁》(One-Minute Millionaire)等等。本人也寫過兩本──百萬富翁密碼》(The Millionaire Code)和《百萬富翁冥想》(The Millionaire Meditation)﹐我還在華爾街做過投資銀行家﹐老東家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但這些都引導我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成為百萬富翁真的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僅此而已﹐別無任何理由。只要下定決心成為百萬富翁﹐不管是在熊市、經濟低潮還是牛市﹐你的願望都能夠實現。

幾十年來我總結出10句箴言﹐可以幫助你成為美國的下一位百萬富翁:

1.
不要光盯著錢看

富達投資(Fidelity)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常說﹐如果你每年花上15分鐘研究經濟﹐其中10鐘都是浪費的。理財顧問瑞克埃德爾曼(Ric Edelman)為撰寫《平凡人﹐非凡財富》(Ordinary People, Extraordinary Wealth)調研了5000位百萬富翁﹐發現百萬富翁每天平均只花六分鐘在個人理財上。他們有更好的事情要做。

2.
創新思維

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在其《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中寫道﹐他們與常人的想法不同﹐收獲也就不同。是的﹐創新的想法可以致富。哪裡有適合你獨特天賦的獨特機會﹐就到哪裡去。《百萬富翁的智慧》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要勉強適應﹐走你自己的路。

3.
始終積極向上

很多人都讀過拿破侖希爾(Napoleon Hill)的經典之作──《積極心態帶來成功》(Success Through 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一個有著26年軍齡的特種部隊教官在《快速公司》(Fast Company)雜志上的一段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如果有兩個士兵﹐其中一個受過世界上所有的生存訓練但心態消極﹐另一個只受過很少訓練但心態積極﹐我擔保一定是那個心態積極的士兵成功走出危險的森林。就是這麼回事。作為一名海軍陸戰隊老兵﹐我知道他是對的。

4.
別做自己討厭的事

許多人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從事著他們厭惡的工作﹐等待退休。管理大師馬庫斯白金漢(Marcus Buckingham)在其暢銷書《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The One Thing You Need to Know)中直言不諱地指出﹐確定什麼事情是你不喜歡做的﹐然後停掉它。

5.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鼓舞人的話我們已經聽了不少:跟隨你的天賜之福﹔跟著興趣走﹐錢自然會來。總之﹐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忘記斯坦利所指出的:如果你有足夠的創造力﹐能夠選擇一個理想的職業﹐你就能夠取得極大的成功。傑出的百萬富翁是那些選擇了他們喜歡的事業的人。

6.
找到真實的自己

從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會令人疲勞、緊張﹐效率低下﹐表現不佳。你需要找到真實的自己並與之保持一致。如果需要﹐你可以向職業顧問咨詢一下﹐或者讀一讀關於人格類型的書籍。在《百萬富翁密碼》中﹐我指出16種基本的人格類型﹐可以幫助未來的百萬富翁們堅守夢想。白金漢的《發現你的優勢》(Now Discover Your Strengths)也可借鑒。找到真實的自我﹐然後努力去實現自我﹐永遠不要回頭。

7.
投資自己的公司

替別人打工累了嗎?你可以自己創業。讀一讀羅伯特清崎(Kiyosaki)的著作《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或者《 EBay傻瓜也能》(EBay for Dummies)。你可以開一家餐館、乾洗店﹐或者金屬回收站。斯坦利的百萬富翁名單中有許多人都是因為抓住了別人錯過的機會。而且記住﹐大多數百萬富翁都是為自己工作﹐積累自己的財富。

8.
富有激情

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傾聽內心深處的呼喚。不管它是愛情、親情、爵士樂、藝術、高爾夫、寫作、垂釣、發明還是慈善﹐都是你的天賜之福﹐無價之寶。我的精神導師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說過﹐跟隨天賜之福﹐你就會收獲幸福﹐不管有沒有錢。而追逐金錢﹐你可能會失去它﹐最後一無所有。貝爾是《千面英雄》(The Hero of a Thousand Faces)一書的作者﹐他的著述還是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創作《星球大戰》(Star Wars)的靈感來源﹐你看﹐他也具有百萬富翁的心智。

9.
活在當下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每天跳著踢踏舞去工作。他曾經告訴一群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學生﹐我每天起床後都有機會做我最愛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們想從我這兒學到什麼﹐這是我能給你們的最佳建議。接受這個建議吧。我們都要活在當下﹐盡情盡興地過好每一天。

10.
改變世界

這也許是成為百萬富翁的關鍵秘密﹐即使你現在還沒什麼錢:我們都有一些日常的壓力﹐它要求我們在愛人、家庭和客戶、老板之間﹐在我們今天的小世界和我們的未來之間找到平衡。百萬富翁夢想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們心中有一個對所有人來說都更好的明天。他們喜歡幫助別人﹐在精神上和金錢上同時富有。我敢打賭你也有一個夢想﹐某種真正能使你的靈魂感到滿足的東西。發現你生命的真正意義﹐超越你自己。你也能夠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並改變世界。

記住﹐能否成為百萬富翁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只要端正態度﹐找準感覺﹐相信自己﹐你就是一個百萬富翁﹐你就已經很富有了。你已經有了百萬富翁的心智﹐金錢將隨之而來。真的﹐就這麼簡單。

PAUL B. FARRELL

巴菲特 語錄 -- 股市不可以天天看, 但語錄要天天看~

* 「若你不打算持有某隻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投資理財週刊‧股神巴菲特》


* 投資的秘訣,不是評估某一行業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或它的發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間公司有多強的競爭優勢,這優勢可以維持多久。產品和服務的優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給投資者帶來優厚的回報。 --- 美 國 股 神 Warren Buffett
* 股神巴菲特:「財務顧問就是那些比你更需要你的錢的人。」
* 美國股神巴菲特:當那些好的企業突然受困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的下跌,這就是大好的投資機會來臨了。
* 美國股神巴菲特: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 股神巴菲特:「要投資成功,就要拚命閱讀,不但讀有興趣購入的公司資料,也要閱讀其它競爭者的資料。」
* 股神巴菲特:「金錢並不是很重要的東西,至少它買不到健康與友情。」
* 股神巴菲特:「如果你認為你可以經常進出股市而致富的話,我不願意和你合夥做生意,但我希望成為你的股票經紀。」
* 華倫.巴菲特語錄 ---
* 在股票市場中,唯一能讓您被三振出局的是 - 不斷的搶高殺低、耗損資金。
* 世界上最笨的事情就是 - 看到股價上揚就決定要投資一檔股票。
* 不要以價格決定是否購買股票,而是要取決於這個企業的價值。
* 投資股票的第一原則:不要賠錢。
* 把每支投資的股票都當作一樁生意來做。
* 自認對市場震盪起伏敏感而殺進殺出的投資人,反而不如以不變應萬變的投資人容易賺錢。
* 假如觀念會過時,那就不足以成為觀念。
* 花四毛錢買價值一塊錢的東西。
* 如果股市可以用理論去有效分析,我早就變成路邊的流浪漢了。
* 如果股市投資人只需相信理論上的投資效益,就好比較一個打橋牌,卻告訴他看各家的牌對於橋局沒有任何幫助一樣。
* 買股票時,應該假設明天開始股市要休市3-5年。
* 短期而言,股市是一個投票機器,長期而言,股市是一個體重計。
* 如果你不斷的跟著風向轉,那你就不可能會發財。
* 判斷一家企業的價值,一半是靠科學研究,一半是靠藝術上的靈感。
* 不需要等到股價跌到谷底才進場買股票,反正你買到的股價一定比它真正的價值還低。
* 買股票的時機應該與大多數的投資人想法相反。
* 真正適合投資股票的時機是趁大多數人還未注意股市動態時。
* 理智是投資股票最基本的要求。
* 假如這家公司表現得很好,它的股價絕對不會寂寞的。
* 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 績優企業受制於市場逆轉,股價不合理而下跌時,大好的投資機會及將來臨。
* 如果我們必須藉助穆迪(Moody)或史坦普的信用評分來決定投資與否,不如將錢交給這兩家公司操作算了。
* 假如我在一個五兆的市場中還不能賺錢,要我相信跑到幾千里外的另一個市場能賺到錢,這種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 一個過熱的股市就像是一名企業的扒手。
* 耐得住時間考驗才最真實,能讓你賺到大錢的  不是你的判斷,而是耐心等待的功夫我們所做的事,不超出任何人的能力範圍,多做額外的工作,不盡然就能得到與別人不同的結果。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
一:不要理會股市每日的漲跌
二:不擔心經濟情勢
三:以經營公司的心態買進股票
四:以管理企業的角度經營投資組合
*巴菲特的投資觀:市價低於淨值 長期持有賺錢多

*價值投資人最大的錯誤: 總是在多頭時買入過多的績優股

巴菲特價值投資方法的四大缺憾

當前,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在國內市場上有被神化之嫌,
指責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背離價值投資」的評議俯拾皆是。相應地,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優點被大書特書,但其局限卻被大多數人所忽略。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這些局限或已成為一誤再誤的盲區。


毋庸置疑,巴菲特大師的價值投資理念和方法,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投資方法。但其一,它並非是證券投資領域唯一正確和成功的投資方法;其二,嚴格而論,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屬於絕對價值投資,是一種適合某種特定決策情境的方法。依筆者的研究,該方法存在四大缺憾。


缺憾之一:適合該投資方法的時間窗口狹小,對於很多機構投資者而言,並不適於操作。


人們常感嘆:價值投資,道理簡單,條件簡單,但做到很難。在中國甚至有人認為:常態市場下基本沒有實施該類價值投資理念的條件。此話並非無理。


絕對價值投資方法所要求的證券投資時機不僅要出現股票價值被低估,而且要低估到一定的深度——具有安全邊界。換句話說,價值投資實施的市場條件是單個或整體股票價格出現大幅度低估、錯估,市場有效性喪失。這就是「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狀態。


毫無疑問,符合此條件的股票投資確實勝率極高,然而適於其操作的時間窗口過於狹小。這種投資機會在中國市場恐怕至少間隔3年、5年才短期出現一次。在成熟市場至少5年或10年出現一次。


問 題在於:大部分時期,證券市場屬於常態市場,估值合理或存在價值低估但低估幅度有限。該類市場對絕對價值投資者來說觀望時期可能是數年之久,這對許多投資 者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例如保險資金,儘管此類機構投資目標並非暴利,但也不敢數年空倉坐等一個不確定何時出現的「別人恐懼的時機」。



缺 憾之二:鑑於其入市條件嚴格,依據股票市場存在的價值均值恢復規律,大幅偏離均值的個股價格回歸均值是大概率事件,成功率高也合乎邏輯。但成也蕭何,敗也 蕭何。該方法對此條件外的市場作出迴避,不提供分析方法。作為一般投資者所要求的系統性投資分析方法而言,不能不是一大缺陷。


股價錯估,尤其是大幅度錯估,其持續期有限。對證券投資而言,從時間分佈到事件發生頻率,大部分投資機會產生於股票現值與未來值的時間差、預期差。就股票整體而言,投資與否取決於不同類別資產預期收益的比較。



缺 憾之三:強調單維微觀估值、絕對估值,忽略股票價值的多維性、非精確性、期權性和綜合性。實證表明:價值本身存在多重屬性。單維的微觀估值,不及多重,不 及宏觀、中觀、微觀三維綜合估值體係有效。歷史統計股票價值分佈至少有4種基本形式:異常值分佈、趨勢性分佈、存均值恢復、存波動聚集。單維估值僅是自下 而上的方法,否定了自上而下的方法。上述四種基本形式中,它只回答了第三種價值運動形態。對趨勢運動,對宏觀、中觀(行業)基本面變化引發價值中樞的移 動,未作解答。


證券市場價值中樞上移或下移同樣會造成個股價值的變化。它由行業或宏觀基本面決定,由利率、通脹等宏觀變量決定。這就是人們通常所確認的系統性風險,反過來,也存在系統性收益。此外,週期性股票投資規則,單從微觀估值不能提供正確答案。


缺 憾之四:缺乏明確的止損機制,過於強調價值回歸和長期持有。近幾十年,國際金融市場頻發小概率大後果的黑天鵝事件,秉承價值投資、長線持有的一些價值投資 者損失慘重。儘管此類事件不可預測,但相對而言,趨勢投資論者通過設定止損機制能減少損失,價值投資論者並未設置應對之法,在方法體系上必是缺憾。


證券市場最常見、最頻繁重複的錯誤決策模式之一,就是決策脫離投資規則限定的適用條件,把某種條件、某種情境下才成立的結論泛化應用。


證券市場屬於高度複雜、高度綜合的市場。證券投資決策通常被稱為是科學+藝術的行為,包含著人類對其複雜性本質特徵的判斷。問題的答案存在多重解,沒有標準答案。投資能力的獲取不能依賴知識的灌輸,必須經歷實踐-試錯-感悟-總結-昇華這樣認知、循環的歷程。


==============================================================
短評: 說的很正確喔! 好投資的機會不會常常有! 但不見得沒有停損機制, 以巴菲特而言, 是靠財報來規避損失
有好多朋友在問第三項缺憾, 個人以為作者是在暗示巴菲特沒操作波段, 所以少賺了...
ㄟ~ 事實上個人到不覺得這一點是啥缺憾, 巴菲特並不會想要賺進每一分錢, 所以短期漲跌對他根本不重要! 不要想跟隨盤勢賺進每一分錢就不會有這一項缺憾...除非你很貪心 ^^

絕不去會死的地方:選股從淘汰法講起

本篇是 Karen 網友所作:


股票的基本面從淘汰法講起



本文開始:

巴菲特的搭檔查李孟格( Charlie Monger 曾說:「告訴我我會死在什麼地方,我就不去那裡。」  同樣的道理,他也曾說:「如果我想盡可能賠錢,我會怎麼做   這是反向思考。意思就是投資的第一件功課是釐清甚麼是不適合投資的股票。





我認為以下是五種不適合長期投資的股票(阿森按:公司):



一、短命夭折型

在台灣如果你隨機買十種上市股票,十年內很可能會有兩股讓你血本無歸。

上市公司的淘汰率在台灣相當高。根據金管會的資料,
1997年底有上市公司404家,2008年六月底有上市公司710家。19982008年六月總共有496家公司上市。因此過去十年上市公司存活率為710 / 404 + 496 = 78%也就是說有190家公司遭到淘汰,淘汰率高達22%

企業體質不好可能因為負債過多、管理不善、產業過度競爭、經濟不景氣等原因。其中負債過多及債務結構不良其實很容易發現,資產負債表翻一翻就可以知道。因此
毫無藉口,資本結構絕對是選股第一條件。這關通不過,其他都免談。可是為什麼一家企業會越經營體質越差,這就要好好推敲一下,很可能和接下來的幾種類型相關。



二、體大氣虛型
先來舉個例,這是一家大公司近年的營運狀況:

 

乍看很不錯,但懂得投資的人仔細看來會馬上涼一半,為何?

請看每年這家公司,它得把所有賺到的淨利全部再投回營運(資本支出+研究發展費用)才能維持成長。雖然三年總共賺到 74 億,股東淨值卻沒有明顯增加。這一型企業因為產品生命週期短,必須不斷開發,不斷更新。每年砸下大把銀子,結果股東並沒有賺到什麼錢。投資收益和風險大大不成比例。投資產品生命週期短的企業,實在不是聰明的選擇。



上面的例子猜到了嗎?就是台積電啦!如果它是你的最愛,抱歉。我只是拿它來舉例,並不是說它是一家不好的企業。不過我認為,當台積電的員工和高級幹部,比當它的投資人好太多了。





三、身不由己型


有些行業從起點到終點的一張流程圖畫起來簡直長到不行。從上游,中游,到下游牽涉許多供應商。有的是關鍵供應商,有的是協作廠商,有的是配套廠商等等,一環又一環。
如果你抱的股票屬於這型企業,長期來說,要賺到錢恐怕很難。因為不管處於產業任何位置,都很難有長期競爭優勢。基本上無法操縱自己的命運,經常會受到上下夾擊,也難有價格主導空間,利潤薄的可憐,只能配合大環境勉力求生而已。

我認為筆電業就屬於這型。所以一些所謂 「筆電大廠」都不合適長期投資。

一般來說,處於產業中游的廠商企業處境特別困難,它們夾在中間,既不掌控原材料,又離末端的消費者太遠,缺乏市場敏感度,除非手中握有關鍵技術或是自有品牌,很難有穩定成長的利潤。因此,企業處於供給鏈長的產業之中,做長期投資計劃也相對困難。

自然這樣的股票也難以長期持有。然而,許多上市股票都可列入此型。除了幾個例外,整個電子科技產業及相關行業嚴格說來都不是很理想的長期投資。



四、小吵小鬧型
許 多服務業跨進門檻很低,不須要很多資金,不須要特殊技術,不須要特定行銷通路。幾家大飯店,幾家百貨店,幾家銀行門市,幾家超商,就申請上市。沒有價格競 爭力,沒有品牌優勢,沒有優良管理。景氣好時,產業龍頭做甚麼,它跟進。景氣不好時,老大硬著頭皮撐下去,小吵小鬧型通常落的賠錢又蝕本。

原則上小沒什麼不好,但是必須是「小而美又強」才能生存。怎麼樣才能強?一流管理,知名品牌,有能力改寫遊戲規則,擁有專利,資金寬裕等都是不可缺的條件。仔細想一想,你的「觀光概念股」、「金融證券股」、「零售業股 」是否屬於小吵小鬧型?

許多台商在中國的運作方式都屬這種,小打小鬧一場,結果小賺大賠,狼狽收場。



五、勾結諂媚型
有 一種企業成天都想像著如何得到政府補助,租稅優惠,利息減免,一大堆檯面上的,檯面下的大動作,小動作,天天出席各種官方,半官方會議。三天兩頭和政府官 員的合照上報,沒事就嚷嚷尚未成型的投資案,計畫案,擴大案。常識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有競爭企圖心的企業,保密都來不及了,絕不可能自動曝光投資策略。

勾結諂媚型通常都喜歡炒作自己的股票,因為企業文化如此。他們旗下總是佈滿了林瑯滿目的一大堆子公司。他們內部經常養了一些無所是事又非常昂貴的人,他們的董事會超大,而且個個職銜超多,特別是充滿了金融界的要人。

它們的財務報表總是有無數註釋,解釋著一筆又一筆與本業無關的交易。這種企業會有競爭力?會為股東謀利,你信嗎? 台灣一群獨占、寡占事業體  如果不勾結諂媚、倚靠特權,還能有生存能力嗎?買這類型的股票喔,真是助紂為虐。



另外,還有搞笑的「中概股」。是中國概念,還是中華概念?又是什麼賺錢「概念」?

比「美概股」或「歐概股」好嗎?簡直胡扯一氣。

說到這裏,你可能會說,那不是 90% 以上的股票都不及格了嗎?

沒錯,的確是這樣。如果我們這樣想的話,可以說終於步上投資的正路了。

CIA踢爆統媒謊言:台灣民不聊生?

美國CIA世界事件簿報告,台灣在2007年一月時,貧窮線下人口比例為0.9%,是全球列入統計132個國家中的第一。


資料連結:
http://www.indexmundi.com/g/r.aspx?c=tw&v=69

貧窮線定義:一天只能花不到一美元的人,就是在貧窮線下。

台灣在貧窮線下的人比例全球最少,如果是民不聊生,那麼地球人就是民不聊生了。

我不知道是媒體找不到資訊,被誤導,或是他們刻意忽略,不告訴我們。

他們把「貧富差距大」「不景氣」「民不聊生」當成是國民生活常識。

不希望台灣被全面性唱衰,喜歡台灣這塊土地,甚至只是相信資訊應該中性的朋友,拜託幫幫忙轉寄這個資訊吧。

因為我知道媒體是不會報導的。

摘錄貧窮線下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排行:

第1名. 台灣 0.9%
3. 比利時 4%
5. 馬來西亞5.1%
6. 奧地利 5.9%
7. 法國 6.2%
13. 泰國 10%
14. 愛爾蘭 10%
15. 中國 10%
16. 荷蘭 10.5%
19. 美國 12%
23. 南韓 15%
26. 聯合王國(英國)17%
35. 西班牙 19.8%
41. 以色列 21.6%
45. 印度 25%
62. 巴西 31%





1 Zambia 86
2 Zimbabwe 80
3 Chad 80
4 Haiti 80
5 Liberia 80
6 Angola 70
7 Mozambique 70
8 Suriname 70
9 Swaziland 69
10 Sierra Leone 68
11 Burundi 68
12 Bolivia 64
13 Mali 64
14 Tajikistan 64
15 Gaza Strip 63.1
16 Niger 63
17 Nigeria 60
18 Rwanda 60
19 Comoros 60
20 Turkmenistan 58
21 Guatemala 56.2
22 Georgia 54
23 Sao Tome and Principe 54
24 Senegal 54
25 Peru 54
26 Malawi 53
27 Honduras 53
28 Afghanistan 53
29 Djibouti 50
30 Eritrea 50
31 Kenya 50
32 Madagascar 50
33 South Africa 50
34 Colombia 49.2
35 Azerbaijan 49
36 Lesotho 49
37 Cameroon 48
38 Nicaragua 48
39 Guinea 47
40 West Bank 45.7
41 Yemen 45.2
42 Burkina Faso 45
43 Bangladesh 45
44 East Timor 42
45 Ecuador 41
46 Iran 40
47 Kyrgyzstan 40
48 Cambodia 40
49 Philippines 40
50 Sudan 40
51 Mauritania 40
52 Mexico 40
53 Venezuela 37.9
54 Panama 37
55 Papua New Guinea 37
56 Cote d'Ivoire 37
57 Mongolia 36.1
58 Tanzania 36
59 El Salvador 35.2
60 Uganda 35
61 Armenia 34.6
62 Belize 33.5
63 Benin 33
64 Uzbekistan 33
65 Togo 32
66 Paraguay 32
67 Grenada 32
68 Bhutan 31.7
69 Argentina 31.4
70 Ghana 31.4
71 Brazil 31
72 Laos 30.7
73 Botswana 30.3
74 Cape Verde 30
75 Dominica 30
76 Macedonia, 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30
77 Moldova 29.5
78 Ukraine 29
79 Lebanon 28
80 Uruguay 27.37
81 Belarus 27.1
82 Micronesia, Federated States of 26.7
83 India 25
84 Burma 25
85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5
86 Albania 25
87 Algeria 25
88 Romania 25
89 Anguilla 23
90 Guam 23
91 Sri Lanka 22
92 Israel 21.6
93 Slovakia 21
94 Maldives 21
95 Trinidad and Tobago 21
96 Turkey 20
97 Egypt 20
98 Spain 19.8
99 Vietnam 19.5
100 Kazakhstan 19
101 Morocco 19
102 Bermuda 19
103 Chile 18.2
104 Costa Rica 18
105 Indonesia 17.8
106 Russia 17.8
107 Poland 17
108 United Kingdom 17
109 Canada 15.9
110 Korea, South 15
111 Jamaica 14.8
112 Bulgaria 14.1
113 Slovenia 12.9
114 United States 12
115 Syria 11.9
116 Croatia 11
117 Netherlands 10.5
118 Mauritius 10
119 Thailand 10
120 Ireland 10
121 China 10
122 Bahamas, The 9.3
123 Hungary 8.6
124 Libya 7.4
125 Tunisia 7.4
126 France 6.2
127 Austria 5.9
128 Malaysia 5.1
129 Estonia 5
130 Lithuania 4
131 Belgium 4
132 Taiwan 0.9


CIA World Fact Book 連結: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046.html

下崗工人來了。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中國的求職者


馬蕭團隊的兩岸共同市場(又名一中市場、綜合經濟合作協定),是他們拚經濟、拚民生的競選主軸。

財團法人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蕭萬長,「對兩岸關係與台灣發展的看法」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蕭萬長強調兩岸共同市場才是台灣經濟的補藥- 簡

什麼是共同市場呢?根據馬蕭在競選政策白皮書157頁,兩岸共同市場是「...人員、資訊、商品、資金自由流通...」


其中人員的流通,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失業率是台灣每一個人都關心的。



接下來,要問大家一題腦筋急轉彎:

如果已知中國官方統計有10億可工作人口,而官方統計有1億的「下崗工人」,請問中國的官方失業率是多少?


















答案(請反白):資料不足,無法計算。




回答 10% 的人是被中國騙了,在中國官方,下崗不等於失業。


處在生死邊緣的中國下崗工人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1/13/n410668.htm

中國下一步的重點是改革國有企業。據政府官員稱,今後國企改革中,共有兩千五百多家國有大中型企業面臨破產關閉,將有近五百一十萬名工人準備進入失業大軍。

......奇怪的「失業定義」,對外公佈失業人數不準確

在中國用各種奇怪的稱號掩蓋國企工人失業

*下 崗: 普遍採用的形式,領取最低生活保障,每月數百元,大多領不到
*待 崗: 工廠人手過多,只能按年輪流工作,不工作工資極低,極低生活費
*轉 崗: 任由工廠安排工作,但大多數回家,領取極低工資,極低生活費
*培 訓: 稱工作技能不足,需要培訓技能?名,停止工作,極低生活費
*內 退: 未到退休年齡的人員,工作滿20年,可以提前申請退休,低退休工資
*合同到期: 很多國企工人被迫改?合同工,到期後無任何理由解雇,變相解雇
*買斷工齡: 按已工作年數每年一千餘元,一次性付給後不再負責,變相解雇
*未位淘汰: 由企業內部投票決定,按5%減少人數,成為領導報復特權,變相開除的手段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數字,中國的失業率在目前只有4%,按中國人口算有3200萬人。但這些數位並不包括下崗的工人和農村的失業人口。


分享一些中國下崗工人的「盛況」: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我們要工作!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我們需要工作......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下崗工人們的抗議,更多是懇求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我們的明天在哪裏?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下崗工人們的抗議布條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馬蕭當選的話,大家猜多久以後這種布條會掛在自由廣場?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台灣的腐敗份子小心了,下崗工人將揪出你們!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中國第4次就業高峰將在馬蕭當選後展開。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不用再抗議了,存錢買機票來台灣吧!

北京市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分析--日本富山大學經濟學部馬駿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

…所以其結果是國有企業不斷地使職工下崗,卻不能為下崗職工解決就業…

…下崗不僅僅是國有企業經營不善的結果,而且也是中國產業結構變化的結果,也就是說,“下崗”實際上是結構性失業在中國特有的經濟體制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特有的現象…



不僅僅是就業的問題,還包括治安的問題:


瀋陽下崗廠長搶劫殺害7名舞女始末
http://society.zjol.com.cn/05society/system/200...

點選Sef;w0b;S9f;Ycb;W16;j94;
……令人詫異的是,在劉學新瘋狂作案的時候,他的妻子竟然毫無察覺。“我老伴替別人看孩子,只要我作案,我就告訴她說,晚上有人在家裏打麻將,還給我們錢,老伴就不懷疑,晚些回來,在她回來前我已經把屍體處理完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能解決的問題,馬蕭來幫他們解決。

喔,對了,還有台灣人。

五折買好股?分析商周的文章


商周是我以前必看的雜誌,因為之前
對商業的分析不在話下,最重要的是注重心理和精神的層面。它得過好幾次金鼎獎,降價為 99 元時我還曾為它不值。

後來,阿扁在2004年當選後,它用雜誌開頭的三到四篇文章連續罵了阿扁1個月,之後做了好幾次經濟不景氣的專題,台灣競爭力下滑的專題,在立委選前做了立委評鑑的專題,事後則告訴讀者他們評鑑的好立委(大部份為藍委)上榜機率很高。

在2008總統選前,專欄作家公孫策甚至在文章中預言阿扁將宣戰,理由是「總統可以做的事,阿扁一定要都做過才會爽」。

那些政治的事件是錯是對,可能大家心中自有看法。但商周1079期的封面文章是「5折買好股」,告訴大家該進場買股票了,會影響到的則是大家的荷包。到底現在該不該買股票呢?老實說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自己對股票稍有研究的人,會對文章中很多地方都有疑問,而看到這篇文章的菜籃族則可能會被害死。


文章很長,我會從標題和它挑選的股票做分析(個人心得):
     
標題1
大公司撿庫藏股,股價顯然到了極低水位,讓元大金等各大公司趁機進場買進庫藏股。

     
庫藏股通常有幾個原因:

1. 公司虧損。
2. 股價大跌,怕公司借不到錢。
3. 現金太多,提升股東權益。
4. 要發股票給員工。
5. 其它。

本段完全沒提到這幾個原因,反而做一個簡單的連結「庫藏股=股價會漲」。你敢相信嗎?

標題2(調查):
【商周調查】520後台股指數跌掉1/4,你會選擇現在進場嗎?

這段抬出了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創辦人約翰.坦伯頓,說有一種人叫「便宜股獵人」。
事實上,這種人不管何時都存在的,和「現在是不是進場的好時機」,完全無關。

完全是要人抬轎的手法。

名詞解釋:抬轎
後知後買的人,跟著別人後面買進,結果把股價抬高,有如替他人抬轎子(引用自射手的【金磚】財經網

標題3
一號神秘獵人。已相中的金融股遭錯殺,不撿可惜(戴姓投資人)


這段說:
1. 大家在恐懼就該買股票
2. 股價比自己估的低就該買股票
3. 金融股已經超跌了

不是我沒把它的原因寫出來,而是這段文章根本沒寫原因!它沒解釋為什麼現在是超跌,而不是跌得剛好而已。
股票會跌有兩個可能:
1. 大眾恐懼心理(超跌)
2. 股票真的有問題(本來就該跌)

文中並沒解釋這兩者有何不同,只拚命說超跌,說買就對了。

金融股會跌是因為次貸疑慮,未澄清疑慮之前,鼓吹別人現在去買金融股,就好像鼓吹大家,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拿去賭洋基隊今年冠軍一樣。

標題4
二號神秘獵人。賣光紐澳幣緊急匯回,轉進台股(Yang)

這段是說多年經驗告訴Yang這個不知是何方神聖的人:
1. 次貸沒問題。
2. 賣壓是恐慌的,不理性的。
3. 羅傑斯告訴他要自己思考。
(羅傑斯是馬英九喜歡引用的分析師,說 520 後股市會一飛沖天的那個。)

它說Yang很會操作,卻沒像基金廣告一樣告訴讀者,不保證投資績效。沒有分析,沒有推理,完全是「相信老師就對了」。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股票可扣抵稅額比率的計算及說明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就會有一連串的股東會,而緊接著就是個股的除權息日,先不說能不能填權 息,光是要不要參加除權息就會讓很多小股東傷腦筋,這關鍵的因素之一當然是該支股票的扣抵稅率是不是高過於自己的所得稅率,若該股的扣抵稅率為5%,而投 資人的所得稅率為13%,參加除權息後,明年度五月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在申報投資所得(含股息股利)便要進行補稅。

當然,扣抵稅率的高低並不代表個股的好壞,高扣抵率的股票也不表示就是績優股,只是有些人會當成買進或是是否參加除權息的依據而已。

在每年五月申報所得稅前都會收到股利憑單,裡面詳載所持有個股所配發的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並且會有欄位寫明「稅額扣抵比率%」及「可扣抵稅額」,下面就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一下:

若 甲先生持有A公司股票10張,而A公司決定配發每股1.5元現金股利及0.5元股票股利,一旦甲先生參與除權息,將可獲得15000元現金及股票股利 5000元(500股),共計20000元,若A公司之可扣抵稅率為33%,而甲先生適用的所得稅率為13%,那麼除了可領到20000元股息股利外,還 可以再退稅4000元(20000*20%)。

反之,配發同樣的股息股利,若A公司可扣抵稅率為5%,甲先生參加除權息後則需要再補上8%的所得稅,也就是說甲先生領到了20000元的股息股利,申報所得稅時需再補稅1600元(20000*8%)。

看到這樣的數字後就能體會為何有很多投資人會因為個股的高扣抵稅率而參加除權息,不過,要不要參加這只是其中一個依據,重要的還是是否看好公司的未來的表現,不然很有可能賺了股息股利而賠了價差,可就太划不來了。

扣抵率高的好股票其實也不少支,每年穩定的配發股息股利的公司也不少,在汲汲營營尋找賺取價差的勝利方程式時,不妨思考一下,這些年來真的有「穩定」賺到價差了嗎??還是連一年5~10%的殖利率都不如,有疑慮的話簡單試算一下就知道答案了。

除權除息後的股價計算

最近陸續有多股票進行除權息,原本買不下手的價格或許可以因為除權息而出現可口的價格,這邊就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除權息後的價格如何計算:

一、除息參考價=除息前一天收盤價-配息金額

也就是說若某支股票除息前一天收盤價為50元、現金股息配發2元,那麼除息後參考價為50-2=48元。

二、除權參考價=除權前一天收盤價÷(1+配股率)

也就是說若某支股票除權前一天收盤價為50元、股票股利配發2.5元,那麼除權後參考價為50÷(1+0.25)=40元

三、同一天除息又除權的話其計算方式為:(前一日收盤價-現金股息)÷(1+配股率)
以上述例子來說,其參考價為(50-2)÷(1+0.25)=38.4元

註:開盤後的第一筆成交價會因為競價的原因而造成股價會與計算出來的「參考價」有些微不同

你買的是價格還是資產...

多數人都喜歡看到股票的價格往上攀升,認為這一進一出所產生的價差才叫做獲利,在股海中沉 浮多年後才知道原來自己過去所買的股票只是把它當成一筆投機的交易,而不是「投資」一筆「資產」,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多數人打從一開始就誤會了投資 的真義,想一下,投機比起投資更需要有過人的能力,不管是在判斷、分析、執行上的能力。

資訊上的取得,一般的散戶起步就已經輸了,價差交易若沒有了資訊上的優勢,那麼長期來看輸的機率很高。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一般人買股,最常見的認定就是股價便不便宜、公司賺不賺錢...等,但便不便宜的標準卻是拿過去的股價作比較、賺不賺錢是跟上一季、上一年作比較,這樣的 買法跟矇著眼睛買並沒有高明多少,只重視價格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內在價值,若不懂得該在何時跳車的話,那麼結果不是套住就是認賠。

一個好的資產,也許是給你一次性的資本利得,也可能是每年不斷的滋生錢子錢孫,但不管如何,若在交易後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價格的起起落落,這樣似乎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好的資產,因為它可能影響到你的情緒、工作,也可能進一步的影響到所做的決策。

買入價與價格的漲跌所造成的價差是許多投資入對股票這麼樂此不疲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認,自己也是這樣子過來的,但是一件殘忍的事發生了,是「年紀」,以往 十幾二十幾歲時追求短線的快感,幾年過去了,回過頭看雖不至於慘不忍賭,但卻與自己的目標偏離了不少,靜下心想想後,才知道過去買的其實都只是價格,散戶 的缺點在短線上曝露無疑,不過還是會甘願的付出比金錢更貴重的「時間」去享受這奢華的快感。

「合理股價」計算的重要性

有人說八千點以上別買股票、四千點以下用力買,但是真的到那時候會賣、敢買的人有多少, 也不乏看見許多散戶看見半年報獲利不錯,便進場卡位,卡到的往往是高點的位子,只能等待解套的時間到來,或是認賠下次再來過,而同樣的事情總是會一直不斷 的重覆發生,至少在身邊有不少例子都是這樣,慚愧一點的說,自己過去也是如此,追來追去,到頭來卻感覺只是白忙一場。

買股之前大家最在意的大多是股價貴不貴,但貴不貴怎麼去判斷??很多人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但不管如何,重要的是至少要能買在「相對低點」,不少人都是 拿近幾年的股價高低點來判斷值得買進的價位,因為像是景氣循環股類型的股票,有可能是最近這兩三年業績明顯變好,使得EPS升高,股價也因此反應出來。

舉個例子:
假設某支股票目前股價50元,過去這三年來平均EPS為5元,配息率為100%,也就是配息也是5元,這時候殖利率為10%,不少人會為了10%的殖利率 而買這支股票,但是一旦當景氣舒緩或稍微衰退時,該股票就很難維持住50元的價位,也就是說該支股票會回到原本應該的價位上,假設合理的價格為30元、配 息3元,那麼每張成本花5萬元買的只剩下3萬元,即虧損2萬元,回到正常價位後一年配息3元,這樣也要配個6、7 年才能夠回到「本金」,這樣一來損失可大了,不只沒賺到錢,還損失最重要的「時間成本」。

一般來說,股票都是處於溢價的狀態,也就是高於合理價格之上,這是很正常的事,只有在市場在不理性、恐慌的情況下股價才會比較有機會出現靠近合理價格的附 近,所以就突顯了估價的重要性,因為就算是再好的股票也有被長期套住的可能性,業績好雖然是件好事,但是反應出來的股價通常也不好讓人親近,別賺了小股息 股利而賠了大大的價差。

再來舉個實際的例子,
下圖是2325的年報, 從下面可以看出在95、96年度時的ROE皆破25%,EPS分別是4.91及5.8,財報的成績相當亮眼,95年的最高價為52.5元、96年甚至來到 75.8元,若在這兩年間因為業績轉好而買進持有的人很有機會買到50~70元的價位,而目前的股價約為30元,換算下來一張價差可達2~4萬元,若以配 息1~2元現金來算,可能要配個十幾年才能配回持股成本,這樣的時間成本實在太傷了,所以說,投資人若沒有了解真正合理價格的區間,單只是因為業績好而買 進的話,被套住的機會蠻大的,畢竟,「業績好」是已曝光的資訊,不代表未來也會「持續」這樣好下去。

2325_20100915

現金配息的好公司:股票合理買進價格計算

有人會說,我一定要買xxx股,因為很穩定、不會倒,可以長持有,也有人會說我會等股市 跌破x千點後開始進場、低檔買進、穩賺不賠,說真的,過去也見識過不少次股災,網路泡沫、911、SARS...到金融海嘯,人性的影響下真的很難在當下 還能做出理性的判斷,而未來,大小股災還是會持續的出現,因為人性始終不變。

那麼怎麼去了解到底在股災下要怎麼去找出體質不錯的好公司,然後用合理的價格買進,這是投資人該做的功課,一支股價100元的股票,跌到80元的時候有人說便宜,結果又跌到60元,但其實合理的價格是40元,若在80元買進等於還要忍受50%的虧損,有幾個人能受的了??

股價便不便宜並不是隨便說說,至少要有一個簡單的判斷,下面就用一個簡單的範例來說明,當然這只是我的方法之一,給各位一個參考,沒有絕對的正確性,所以結論請自行判斷。

說明:我喜歡配息率長年穩定且比率高的上市股票,所以過去8~10年配息率沒有達到50%~60%以上的話,基本上不會列入觀察名單上。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台股中每年配息率50%~60%以上的上市公司其實還不少支,下圖就是其中一支
配息率

這種股票在大環境或其他因素影響下還是會出現業績低檔的情況,要確認的是這間公司財務是否健全、現金是否充足
業績

在2008年7月股價從96元跌至9月1日當週的70初頭,這時候第二季的財報出來了,可以去查看一下公司的營運狀況,若單純只覺得股價夠便宜就進場的話,那麼這筆投資的風險是很高的,而從最新一季的財報可以知道合理價格,至少能買在相對低點。
股價

第二季的ROE為8.38%,當時市場上對於未來的景氣都是一面倒的不樂觀,所以公司在營運上勢必也會遇到問題(需視產業而定),所以盈餘、景氣狀 況...等簡單推測去預估未來幾季的ROE,這時候問題來了,很多產業ROE的起伏很大,並不好預估,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因為這是範例,所以拿簡單易懂的 來作說明,別太介意,請再看下去吧!!
97_2Q

再看到下面這張圖,合理的ROE估為28%(8、7、7、6)、合理PER為9,而97年第二季的每股淨值為19.8,這樣簡單估算後得出來的價格為49 .9元,而當時9月1日的股價為70元,明顯還貴了許多,能有的選擇就是繼續等待,所以不能因為股價下跌了二三成就認為買點到了,還是要簡單的估算一下合 理的價格,這樣買進的價格才不會貴太多。
買進價格

再往回看到股價走勢圖,最後低點是落在10月底的43元,若在70元買進,帳上損失最大為38.5%,而在49元買進那麼最大的帳上損失為12%,一來一 往差蠻多的,要是第三季財報公佈前還未到達買進的價格,那麼就要在第三季財報公佈後再次重新估算一下股票的價格,並且審視一下自己先前的預估是否符合,進 一步的去修正。

上面的範例只是要說明價格跌下來不能沒有理由就去接它,而價格的估算方法也有很多種,本文中的方法算是用較簡易的方法來估算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多了解一下,讓自己在合理股價的估算上有所了解。

用合理股價挑選理想的「定存股」

說到定存股一定有人立刻想到長期投資,雖然這樣不能說是錯的,但是其中從選股、計算合理 價、等待買進時機、持有、賣出(虧太多賣、賺太多賣、公司變壞賣),可不是隨便挑一支龍頭股買來放著這麼簡單,因為要挑到一支好股票,還要能買在相對低 點,說實在的,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僅要下功夫研究還要天時地利的配合才有辨法做到。

天時指的是大環境景氣因素,地利指的是公司、產業的狀況,股市一頭熱的時候,好股票、壞股票很多都是漲上天,沒機會讓你買在相對低點,反而會有很多誘惑讓 你追到絕對高點,景氣差公司連帶受到影響時,好股票就相對比較容易出現合理的價格,而整個過程中「等待」則是一門很重要的功天,太過急燥買到貴的股票,會 浪費掉保貴的時間成本。

合理股價的計算先 前的文章已有大概介紹過,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研究,估價的方法有好幾種,不管哪一種都沒有絕對的準確,自然也沒有好與不好的分別,因為每個人對於價值的認 定本來就有所不同,所以股價才會有上下波動,只要是在相對低點買入好股票,都算是成功的投資,絕對的低點只存在於理想化中。

定存股的認定基本的口袋名單一定是有的,但算起來也有數十支以上,這些股票在某些的人眼裡就是優質的定存股,因為大家定義的條件本來就不是很一致,但對我來說,還是有幾個重點可以來幫助我找出適合的口袋名單,以下就來簡單的說明一下個人挑定存股的幾個條件:

1.穩定且高於一定比率的配息率:穩定的週期指的是至少6~10年以上,一定比率是指50%~60%以上,配息率=現金股息/每股稅後盈餘,例如EPS為 5元、配發4元現金,那麼配息率為80%,會用這個當第一條件是因為若一間公司每年不用過多的資本支出(建廠、更新設備),每年還能夠穩定(成長)的獲 利,這樣的公司肯定有過人之處,也許是品牌、也許是專利...等等,能夠穩定持續配出現金的才是好公司。

2.穩定(向上)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近五年ROE平均要有12%~15%以上,且波動不能太大,如近五年ROE為50%、10%、30%、-20%、5%,這樣也會增加估價上的困難。
ROE =

稅後淨利
---------------------------------- X 100%
(期初+期末股東權益)/2

由上面式子可以知道,若用較少的股東權益賺取較多的稅後淨利,那麼ROE自然就會高。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3.上市滿二年及稅後淨利需超過5億元:因為過去看過一些例子,有些公司為了上市用股票換鈔票,美化了業績,上市後賺走了鈔票就閃人了,所以要有時間來驗證,以及要有一定規模的盈餘,避開一些可能性較高的地雷。

4.董監持股10%以上:董監持股算是誠實指標的一種,換個角度想,若身為一間穩定獲利公司的董監事,每年都能分享到營運的成果,這樣還會隨意出清手上的持股嗎??若對公司的未來真的有信心的話,持股應該要在一定的比例之上才對。

5.扣抵稅率需高於一定比率(如21%):這個條件是非必需的,因為這跟持有人的所得稅申報級距有關係,但考慮到一般投資人所得稅率都在21%以下,所以 提出來給各位參考一下,若累積一定張數的話,可扣抵稅額加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金額,也有不少人因為扣抵稅額而抵消了全部的所得稅支出,甚至還能夠退稅。

另外,像是股本要大於二十億、毛利率要維持穩定、要有足夠的現金流量...等,就都依人而定了,上述的條件也只是供參考,畢竟,不在此限內的好公司還是有的。

定存股不計算股價的話,每年報酬率約5%~10%左右,有人會覺得不夠理想,沒有個五成、八成好像就是失敗的感覺,但這部份是屬於穩定的收入,景氣差該公 司一樣能賺錢、一樣能配的出現金給你,這比起在市場上天天殺來殺去還賺不到什麼錢來的好多了,因為自己以前就是過來人,所以也有過相同的經驗。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釐清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後,投資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等待了...

等待什麼?

「等待買進的時機。」

好公司、好股票也要有合理價

股市中有這麼多檔股票,其中有些公司上市只是想要印股票換鈔票,當然也有不少公司是秉持 著永續經營的理念來對待股東,好與壞間的分辨除了公司管理者的誠信外,最基本的能看到的就是公司經營的成果「財務報表」,從財報中不僅可以看出公司經營的 成效,重要的是還能了解公司對股東好不好,因為這才是一般投資人該重視的部份。

好公司的定義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也許是高且穩定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常年高配息率、營收逐年成長、負債比低...等,但壞的公司呢?之前在瀏覽個股財報的 時候,發現不配現金的公司還真不少,有些是不想把「現金」配出來(只配股子),寧願把錢拿去轉投資或是炒股,有些是根本配不出來,而會想投資它們的人大都 是因為想賺價差,公司派總是會把未來錢景放在嘴巴上說說,看似有利可圖,但其實是暗藏危機,多數的人長期下來還是玩不贏這價差交易的遊戲。

玩不贏的原因有很多種,散戶的資訊取得本來就比較弱勢,往往看到或聽到的資訊都是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即使是績優的好公司也是如此,好的股票也許每年都 能配的出現金,但是因為買的價位太高,配個五年、十年搞不好都還配不回所損失的價差,雖然買這種股票價差不是主要的,但至少買在相對合理價格的話,持有心 態上可是有很大的差異,配合每年的現金配息,零成本的年數也能大大降低。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2002_高低價
以2002為例,在96、97年時最高股價都有達到50元以上,但這是常態嗎?以景氣循環股的特性及歷史高低價看來...「不是」,但想想在當時的好光景,讓人容易以為4x~5x元的價位是很合理的。

2002_股價
看到五十幾元的價格很難想像沒多久後股價可以向下修正了六成多。

2002_ROE
以95、96年的ROE狀況可以簡單的推估「當時」合理的ROE約介於20%~25%間,這邊是取24%。

2002_合理價
合理的本益比約7~8倍,因此「當時」的合理價格約在32~37元之間,顯然四五十元的價位是真的太高了,想在這種價格上賺取價差或是買來領股息是不太明智的,當然在97年第二、三季財報之後合理價也跟著下修。

結論:在怎麼績優的好公司也會有「高與低」不合理的價格出現,透過簡單的估算讓自己可以避開買在太貴的價格,價差交易或許很誘人,但是最終的效益不一定會最好,也可以說自己並不俱備在價差交易上「穩定獲利」的能力,只能乖乖的領股息股利,偶爾賣個好價錢就很不錯了。

ROE穩定(成長),選股基本要點之一

每次跑完報表時大概花個5~10秒就可以將該個股簡單分成幾種類型,很快的可以分辨出好 與不好,好的話則會接續做深入的分析(或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年或季財報),不好的話也會大概看一下造成不好的原因,而這麼多的數據中基本該了解的ROE 也身處其中,讓我們先來複習一下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計算方式:


      
                               稅後淨利
ROE = ---------------------------------- X 100%
                     (期初+期末股東權益)/2

之前有提到,個人喜歡配息率高的公司,配不出現金或是長年低配息率的皆不考慮,而接下來 則是會注重ROE的穩定程度,高低落差太大、時好時壞,這種的也不太會考慮,最重要的是因為ROE會影響到「估價的合理性」,忽高忽低沒有跡像可循,這樣 所估出來的合理價參考性不高,所夾帶的風險更是不容忽視。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穩定(成長)與落差大之間有多大的差異??看看下面的範例就知道了 ,下圖是一支讓很多投資(機)人受傷的個股,不過我想會買的人應該沒有看過該公司的基本財報資料,因為有看過的話很難對這支有興趣。

91年至95年間ROE的好壞差異很大,沒賺錢沒配現金就算了,93、95年賺不少,但配給股東的現金卻少的可憐,本業的獲利非常不穩定,而92年開始長期投資的比率不斷上升,93年較前年增加約40%、94年較前年增加31%、95年較前年增加95%、96年較前年增加169%,這樣的支出數據實在讓人不太能接受,還是覺得本業先顧好、能穩定獲利,再進行適度的長期投資會比較理想。

ROE-差
從過去的高低價也不難看出經營穩定性的重要
高低價

再來看另一支表現不錯的個股,可以比較一下兩支間的差異
ROE-佳
高低價
選股是一層一層篩選,並找出真正願意與股東分享營業成果的好公司,而我相信這種公司台股中還有很多,但很可惜的是想股票換鈔票的經營者也不在少數,做一個 投資人,要懂得保護自己,目前的財報揭露程度已比以前好許多,雖然還有像長期投資盈虧等財報數字無法每月即時揭露,但相信未來也會有更佳詳盡的訊息能讓投 資人有更多的了解。

撐住股價的堅實防線 - 內在價值 (例:2330)

股價的漲跌很多時候都是很不理性的,因此才會有人套在高點、有人賣在低點,只有少數人能 賣在相對高點、買在相對低點,好像有點在繞口令,總之,沒人想當前者,但以價差交易來看,前者是最容易發生的情況,因此進出場的次數太過頻繁,大盤很低點 往上走的時候,要賺到錢的難度不大,但有更多時候是盤整與下跌,因此,靠價差交易要在股市中「長期穩定」賺錢比例上非常低。

過去的股災中扣除體質太差的公司不看,其他較正常或不錯的公司最後總是能夠在一定價位上止跌、回升,若不用技術分析的角度去看,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股價止跌甚至開始上漲??

推算合理價不只是我們這些人會做,外資、券商...一樣都會針對個股做合理的價格評估,只要這間公司的財務狀況沒問題,那麼就只剩下價格的問題,當然,外 在的大環境因素也要考慮進去,就像之前金融風暴一樣,好公司修正的幅度也很大,一樣是低價,跟體質較差的股票比起來,撿這種財務狀況、過去經營歷史較佳的 好股,風險小上許多。

了解價值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容易受股價波動影響,持股的信心也會有所幫助,只要公司能夠持續賺錢,那麼就不用擔心股價會上不來,只要公司穩定獲利,每年光領 股息股利也勝過很多人玩短線的獲利,愛操作短線的人也許無法同意這種說法,但是,可以試著去計算一下平均年化報酬率,「每年」玩價差交易穩定賺超過10% 的人應該屬於極少數,多數人還是在賺賺賠賠之間遊走,至少,你我身邊就有不少人在。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股價跌...跌...跌,太早買怕被套太晚買又怕買不到低點,會在意價格就表示您是典型的價差交易者,時常要煩腦何時能買何時要 賣,這種玩法長期下來要能賺到錢、年化報酬率還要大於10%,實在是蠻難的,能做到的話表示你可能是絕世高手,那就真的不要埋沒才能,對的事持續做就對 了。

若股票入手後還向下跌了二至四成那就表示你買的價格不夠安全,也許是在評估價格上過於樂觀,也許是大環境景氣尚未恢復,又或許是該公司的財務不夠安全卻沒有發現,總之,這些都是投資前該下的功夫,了解好公司該有的條件,挑好公司、等好價格,簡單的事情重覆做。

97年2~3季股價在下跌,挑在合理價格附近入手會比較理想,5、60以上似乎都明顯貴了...
2330_股價

第二季ROE 6.04、第三季雖然還有6.75,但是「當時該產業」及「未來景氣」狀況很不明朗,所以預估的ROE並不能過於樂觀,加總約23% (6、6.7、5、5)或是加總約22% (6、6.7、5、4),會比較趨近現實。
2330_973Q

事後看:97年ROE為20.9%、98年為18.7%,EPS分別為3.45、3.86元
2330_98
估出來的合理價格約在40~42元左右,即在當時較佳的入手價格在40~42元上下,可以等待價格靠近之後再來考慮,好股票還是有機會會被套住的。
2330_資料

發股票股利好還是發現金股息好

上市櫃公司每年的股利政策是每個像我一樣的小股東最在意的事,因為每年都可以固定領到的 年「中」獎金,有人喜歡領現金股息、有人則是喜歡領股票股利,而每間公司在不同不發展階段所配發的比例也會有不同,在多頭與空頭市場上也一樣會有差異,以 一個長期投資者而言,當然是希望所投資的公司能夠有穩定的股利政策。

多頭市場上,小股本的公司較喜歡發放股票股利,將保留下來的資金做為積極擴廠、增加產能...等運用,而發放股子會使股本膨脹,若公司獲利無法與跟的上股 本增加的速度,這時股價可能就無法獲得支撐,雖然股票股利所帶來的資本利得效益可能會比單純發放現金股息來的好,但在選擇這種小股本的公司且喜歡配發高股 票股利時,要注意獲利是不是也能跟的上。

台股中有這麼多中小型股,夾著高成長的特性來吸引投資人的注意,絕多數的散戶通常只在意股價漲不漲,很少人會去注意背後影響股價漲跌的原因,要知道的是股價與企業的價值兩者有絕對的關連性,多頭下或許參雜了很多不理性與炒作,但最後仍會回歸真正價值。

從股利政策也能得知目前公司發展的狀況,投資人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標準挑選可以接受的投資標的,若想要想享受高股票股利所帶來的高資本利得,那麼就要好好觀察公司用保留下來的資金是不是做了正確的事,不然可是有相當大的機會賺了股子而賠了股價,除權後卻看不到填權的機會。

講到了填權息,或許會有人覺得填息好像比起填權還容易,單純從價差上來看起來或許是,但其實這牽扯到公司發展的狀況,若公司正處於快速發展而急需要資金, 這時候配發較多比例的股票股利會比較理想,此時公司該做的就是好好利用所保留的資金創造更大的股東權益,股價自然會有所表現,反之,若將資金拿去亂投資, 不僅無法提高股東權益,更會使股價一落千丈。

交易成本不只有手續費、證券稅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2011.01.14 07:09 pm
券商去年大賺逾351億元
台股2010年表現亮麗,也讓券商荷包滿滿,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券商去年獲利達新台幣351億990.5萬元,其中以元大證券大賺50億元最令人驚豔。

證交所表示,去年47家綜合券商中,有44家獲利、3家虧損,37家專業證券經紀商有33家獲利、4家虧損,唯一的1家期貨兼營券商則是小虧92.9萬元。

在綜合券商中,充分展現規模經濟的優勢,元大證大賺50億元,凱基證券獲利34.39億元,寶來證券獲利22.74 億元,富邦證券獲利20.83億元,日盛證券也發揮小而美的優勢,獲利20.38億元;綜合券商則有太平洋證券、港商蘇皇證券極大和國泰證券虧損。

在專業證券經紀商方面,獲利前5名依序為瑞士信貸證券、港商里昂證券、大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及法銀巴黎證券,虧損者依序為石橋證券、台安證券、全泰證券、大鼎證券。
【2011/01/14 中央社】

以前,自己也熱愛短線交易,股票、期貨樣樣來,這種短時間可以獲利的感覺是許多人一試就上 癮的主要原因,而在賺賺賠賠的過程中,往往只記得獲利的部份,虧損時都會選擇性失憶,幾年下來能穩定賺錢的可能只佔1%~2%,能維持損益兩平的人算運氣 好的,大多數的人還是持續在虧損的。

短線能夠穩定賺到錢的人相信是有的,但偏偏大家都會認為這個人就是自己,即使已有過多次失敗的經驗也還是不死心,一直試著尋找屬於個人的勝利方程式,若只 是初期學習經驗而接觸短線倒是不錯,但要趁早了解自己是要走「投機」還是「投資」這條路,不然,以後賠掉的可不只是手續費或是證交稅,最重要的是「時間成 本」。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交易時所產生的成本這多人都會去精算,會因為某間券商手續費折數較低而改變已習慣的下單介面,不過最重要的時間成本卻是很多人都不會去在意,而且頻繁交易 下受惠的大都是券商及政府,散戶在短線投機的遊戲中佔不到什麼便宜,也可以說既然是個遊戲,付出的當然不只是金錢,還有最基本的成本:時間。

相信大部份會想投資的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尤其以退休目標最為常見,不過退休可能是十年、二十年後的事,若沒去在意這最基本的成本的話,很有可能變成「到達 設定的退休年紀時,發現資產並未如預期的達成目標」,回想後才知道一直以來都是用投機的觀念去玩這個昂貴的遊戲,才導致被迫延後退休年紀。

身邊有幾個投資失敗的例子(包含自己),倒不是賠了多少錢而是過去浪費了許多時間在找尋賺錢的方法,總覺得自己可以做到「每年」都能有2、30%的報酬, 想想都覺得蠻好笑的,後來才知道其實可以用簡單的方法每年穩穩拿個6%~10%的報酬,有價差的話算多賺的,先把握住基本的時間成本,那些短線的財富就留 給那些有能力的人去賺就好了。

合理本益比的取法

「本益比」這幾乎是每個投資股票的人都聽過的名詞,算式即「Price / Earning」,白話一點就是每股市價除以每股盈利,也簡稱為「P/E」比,假設某支股票目前每股市價為30元,過去一年EPS為3元,則本益比 為:30/3=10倍,市場上有很多人喜歡用本益比的高低來評斷股價是便宜還是貴,個人不敢說這一定是錯的,但這樣的說法至少不會被個人所採用。

每間公司會因為財務安全性、獲利前景、產業特性、市場心理...等因素,市場給予的本益比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個產業其本益比也會有所不同,那 前面那一段內容中的「用本益比的高低來評斷股價是便宜還是貴」不就不成立了?也就是說某支股票的本益比12倍算是高的,但對另一支市場熱愛、產業前景光 明、獲利優異的股票來說可能12倍算低的,這樣如何用一樣的標準來看待個別不同產業的PER?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預估合理的本益比原本就比其它既有的數據要來的主觀,而以一個正常成長的企業來說,每年營收獲利及資產逐漸增加,所享受的本益比當然也會跟著提高,另外, 景氣好壞也會影響到景氣循環股的營收及獲利,本益比會有過高或過低的情形出現,這種因市場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不合理」就不該列入預估的參考範圍內。

舉例來說:某公司目前獲利亮眼,本益比為23倍,若以表現好時的本益比列為計算的基準,那麼所計算出來的價格樂觀的成份較大,會使股價與合理價相差不多, 仍有很大的機會買到「貴價」而套在高點,相反的,若用過低的本益比來計算的話,或許根本不可能到的了這麼低的價位,這樣也是徒勞無功。

各券商網站都可以查到個股過去八年(含今年)的高低本益比資料,當然因為產業別的關係使有些個股每年的高低差異很大,比如面板類股就是其中之一,看一下下圖就知道:
面板股-PER
從上圖看來似乎無法看出所謂的「合理」,在低本益比那一列中如前面所說的一樣「時好時壞」,沒有穩定可言,當然這只是舉例,現實中這支股票不可能出現在侯選名單上,看一下ROE變化、配息率...等,就可以知道了。

再看一個讓人看的懂的例子:
PER-穩定成長
從上圖可以看出從93年至99年每年的PER逐年上升,100年因為景氣持續回溫,所以本益比已達2x倍,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合理約在18~19倍,因此可以得到較接近該個股的「價值」,同時也避免去買到「貴價」。

還有一些也很常見到的例子,如過去93~99年的低本益比為8、9、7、8、9、9、10,取9或10都算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取10的話相對計算出來的股 價會高一些,也就是比較容易買到的價格,若真的是很不錯的股票,有些人寧願用高一點的價錢入手,若取低一點的話則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想法,因此,先前才會說 每個人對同一支股票的價格有不同的定義,準不準無所謂,自己買的安心才是重點。

股票合理買進價格計算

Max 於 2011年2月8日下午1:03 寫道:

Dear Wowgood:
ROE估為28%(8、7、7、6)、PER為9,97年第二季的每股淨值為19.8,
這樣簡單估算後得出來的價格為49 .9元
怎麼算出合理價為49.9元??
謝謝你!!!
Max

Dear Max

預估ROE為28%,該個股淨值為19.8元,
預估EPS即0.28*19.8=5.54元,

合理PER為9倍,EPS為5.54元,
合理價即9*5.54=49.9元,

很簡單的算式,但是預估ROE及PER時過於樂觀、悲觀都不好,
還需要針對過去的獲利做觀察,還要將目前景氣狀況考慮進去,
若對該產業有些了解的話,所計算出來的數字參考價值較高,
反之,也許只是多一個沒有用的數字而已,

也因為每個人對於該個股(ROE、PER)及景氣狀況的解讀並不一樣,
所以所計算出來的合理價也會有所差異,
就像股價本來就會上下波動一樣,
但是理論上來說,並不會偏差過大,
例如,目前股價50元,假設合理價為30元,
那麼30 ± 3元都算是可接受的範圍,

自己剛開始學習計算時,
會看著財報數據去計算合理價,

例如,2008年大多數的股價都在第四季落底,
那麼可以用2008年前兩季的財務資料去預估看看,
先不要偷看08年4Q的最低價是多少,
自己嚐試預估看看,慢慢就會有心得,

當然,這樣的方式只適合「ROE穩定(成長)」的公司,
什麼轉機股、飆股、大起大落的都不適用,
因為你沒有「合理的邏輯」可以進行預估,
就算估的出來,參考價值也很低,

因為個人目前只對這些穩定(成長)的個股有興趣,
所以用這個方式已經足夠了,既方便又容易,
其他的估價、折現模式一樣會有其它問題,
「簡單的事情重覆做」,我只會這個...

以上,若還有問題歡迎再來信,
如果幫的上忙的話都是OK的,
謝謝~!!

買進股票的理由之現金殖利率

股市熱,很多平常沒在關注股票的或 是之前慘賠過的人現在又開始感覺到股市的美好,錢放著不用似乎太過可惜,放在股市至少可以加減賺一些,總比放在銀行要好上幾倍,後面這兩句話或許有點道 理,但真的這麼簡單嗎?最近不少公司開始召開董事會,經過決議後便會發佈股息股利發放的狀況,不少投資人會因為新聞而去買所謂的高現金殖利率或是定存股, 買進後只要放著,等到除權息後至少可以獲得6%、7%的報酬。

以現在大盤的位置來看,的確是還有一些個股的現金殖利率還能達到6%左右,但是有一些問題得需要先面對才行,例如,到除權息之前還有近半年的時間,習慣短 線操作、搶反彈的人能不能抱的到那個時候是個問題,再來,就算抱的到那時候,除權息後得要能填的回來且賣出才算真正賺到那6%的報酬,看似容易但真正執行 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一定會有一些理由將股票再賣出去(如股價已漲超過一成、有更好的標的...等)。

上面講的是比較基本且容易看出來的,現在要說的則是要特別注意才會發現到的東西,例如某支股票預計配發1.8元現金、目前股價30元,現金殖利率6%,看 起來似乎還不錯,對吧!!但是,你可能沒發現這支股票業績已經衰退一段時間,能配到1.8元可能是去年上半年賺的,下半年開始才產生一些問題,而這個問題 可能還會影響好一陣子,在除權息之後股價無法順利填權息,加上業績未能恢復,股價可能剩下24元,結果明年可能只能配個0.5元,這時候股價勢必還會繼續 向下修正,回過頭來看,當初買的30元也許是一個很貴的價格。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上面舉的例子在景氣循環股是最常見到的,會因去年因為景氣好,所以配的比較多,但可能從今年開始連續幾年業績不理想而配的很少,這時候帳面產生的虧損可能會高達四五成以上,原本只是想賺個小錢卻可能變成長期套牢,若未能分辨公司是不是真的變壞就亂向下攤平,會讓整個虧損持續擴大,最後變得無法收拾、慘賠收場

殖利率幾%只是個新聞用語,只要「當初買的價格便宜或是合理的話,殖利率對你來說根本不是個問題」

既然殖利率不是個問題,那麼自然也就不會是該買進股票的理由,只是每年不斷有新散戶「勇」入股市,這樣的新聞就會再每年特定的時候會再見到,外資倒貨給散戶的戲碼也會一直演下去。

業績變好或變壞怎麼觀​察出來??

Max 於 2011年3月1日上午12:35 寫道:

Dear Wow:
看了你新的文章就有發想問你,你如何判斷股票業績變差的一個過程?
或者你如何觀察公司業績慢慢變好?從哪些財報數字查出來呢?
你可以舉實例來說明嗎?非常謝謝你!!!
Max


每 季查看財務報表並重新訂定合理價,就是為了「減少」挑到衰退中的公司,一般來說公司營收獲利變差會有幾種原因,淡旺季、產品競爭力下降、營業成本增加、大 環境(衰退)因素、經營策略改變...等,不管是在買進之前或是已經持有,都應該要去檢視它是不是還在好學生的行列,還是已經產生了疑慮,若無法判斷則持 有者可先賣出一部份並繼續觀察,未持有的人僅建議繼續觀察,甚至放棄這支有疑慮的股票,市場好股票還是很多。

實際舉一個例子來看看:

下面我們分成兩個時間點來看,一個是在衰退前買進,也就是在下圖91年~93年時開始持有,那時候ROE逐年升高,在那時候想買進的人應該不少,另一個時間點是在開始產生衰退時「未持有」的部份,也就是94年~96年 ,已觀察出衰退的疑慮時所該注意的東西。

先 說明一下,因為是事後論,難免會有人認為是馬後炮,但沒關係,學習就是需要有一些實際的例子來輔助,因為是實際的例子,所以當然就是已發生且確定的事情, 就請不用在此點上計較太多,用這樣的方式總比用很多「如果、假設」來說明會好很多,能從下面的實際例子中學到一點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一、 衰退前(已持有):若在91、92年開始持有的話,會有一、二年的好光景,但若有每季查看財報的話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可能正在發酵的問題,93年的ROE達 到30%以上,讓人高興,對吧!!但是,可以發現一些問號,如長期投資從2.2億增加到將近8億、短期借款從4.4億增加到11.3億、毛利率連續數年降 低,因實際負債升高所以自有資本率從72%下降至60%,以上這些應該不難發現,好吧!就算沒發現,94年一樣有持續浮現一些問題讓你產生問號,ROE衰 退(幅度不大還OK)、配息率降至36%(對我而言很重要,錢拿去做什麼用??)、長期投資從近8億增加至近19億、長期負債從0增加至10億、 毛利率還是繼續衰退中、自有資本只剩下48%,93年4個問號、94年6個問號,還沒注意到嗎??

再來看95年,ROE已經明顯衰退、營 業利益也是衰退、長期負債從10億增加至20億(借上癮了,當時股本才1x億)、毛利率還是持續下降,到這裡還沒發現就真的是投資人自己的問題了,公司明 顯經營的策略已經出現疑慮,雖然當時公司還是賺錢,但是,怎麼知道這樣搞下去何時會虧錢,難道要等虧錢了才來做決定嗎??

二、衰退中(未 持有):也許有投資人已觀察這支很久了,正在等待合理價格的到來,某某人說買股票要買在合理價值的位置,95年出現35.9元的低價(若當時所計算的合理 價為40元),已符合買進所設定的價格,於是決定買進並打算長期持有,結果後來賺到二、三元的現金配息,但是股價最低跌到11元,跌幅為72%,這可能心 臟要很大顆的人才有辨法受的了這樣的跌幅。

從近年的財報可以看出這支股票可能正面臨一些問題,不管是業績衰退也好或是轉投資(經營策略)的改變也好(不夠專注本業??),都讓人產生不少的疑慮,若這樣的疑慮還能讓你買的下去,那麼它肯定有讓你產生無比堅定信心的原因,當然,後續的風險只能自己承擔了。

15xx_年表

單 純的業績變好壞不能表示公司是不是真的衰退,好壞也許只是景氣循環的關系,重點是其它資訊的配合,例如現金配息突然異常的降低、突然增加大量的長期負債、 毛利率連續好幾年的下降、大量持有衍生性金融商品(專注本業的疑慮)、轉投資績效不彰(項目混亂)...等等,覺得有問題且在問題還未釐清之前不要輕易的 去持有,市場上的好股票還是很多(這句話會一直見到)。

穩定現金配息,選股基本要點之二

上一篇是「選股基本要點之一:ROE穩定or成長」, 而這一篇主要是談個人最重視的部份,即「現金配息」,最近因為這多公司陸續公佈股息股利配發的訊息,而有不少人會直接將現金配息除以「目前股價」,進而得 到現金殖利率,電視、新聞也喜歡用這種方式來告訴投資人,把這種高股息的股票說成穩賺不賠、買到賺到的感覺,但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有人可能是看了這類的新聞之後,問我說xx股票目前股價60元、配現金6元,現金殖利率有10%耶!!而且今年EPS也會有10元左右,能不能買 進??其實,看他這樣說大概就知道他很想買,只是需要其它人給予信心附和,得到了信心後彷彿可以無任何後顧之憂一樣,開心的把錢投下去,不過,有誰知道這 樣的榮景能維持多久?

當然,若你能確定該公司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都可以一樣這麼好的話,是可以比較放心的持有,後續只需要定期的查閱財報,看看經營的方向是否有所 改變、能不能繼續維持競爭力...等,相反的,若只是依表面上殖利率數據就急於持有的話,一旦股價遇到一些波動,很容易就因帳面上的虧損而被甩下車,即所 謂的「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等於白費功夫。

「能不能維持競爭力」這句話有很重要的函義在,表面上來看是指產品競爭力,但這背後還能看出一些問題,例如公司的產品競爭力夠,但是需要不斷的擴廠、不斷 的更新設備、不斷的需要投入龐大的研發費用...等等,才能得以繼續維持競爭力,這樣的話就等於在「穩定的現金配息」中打下了一個問號,因為這些「不斷」 的支出與公司的股利政策有正相關,一筆大額費用的認列支出就可能大幅降低配息的比率,如長期投資、設備更新。

舉一個簡單的範例看一下:

下圖是某一支股票過去八年配股配息的資料,單從配息率來看這間公司經營的穩定性並不是很理想,想當它的長期股東的話結果可是會讓人失望,不過,這二年獲利 開始有明顯的改善,98年EPS2.22元、配了1.2元現金,目前股價約28元,99年預計配發2.6元現金,殖利率達9.3%,不少投資人會覺得 9.3%很不錯,比起放定存要好上八、九倍。

2xx7-1 但是,發現了嗎?「這兩年獲利開始有明顯的改善」,這句話或這一、兩年的財報就能代表未來三年、五年、十年公司都能持續這麼好嗎?若是衝著殖利率9.3%而進場的人,似乎也把所有的風險拋在腦後,被眼前的利潤給蒙蔽,再來看下面這一張圖:

2xx7-2
這張圖是過去八年的最高及最低價,剛剛前面提到「目前股價約28元」,這樣看起來算高還是低?

我們無法得知未來公司的營運狀況是不是如外界所預期那樣好,但以過去的經驗來說,這樣持有下來的結果有很多都是被長期套牢的,突然或最近才變好的公司,我們應該給予多一些觀察的時間,而不是直接拿鈔票去試,將介入的風險了解至最高,把損失的機率降至最低

最後,有人或許會想問:範例中的股票是哪一支?
其實,我也是隨便用「高殖率」個股的關鍵字就找到的股票,因為沒再多深入查看,所以現在或以後好壞我也不知道,僅供範例做使用。

關於合理價格-3231

Dear 版大:
感謝您無私分享您的經驗,關於合理價格的計算有些許問題想請教您,試算公司代號為3231,預估時間點為97.3Q財報
公佈之後。預估97年全年合理ROE為19 (與歷史區間相符合),再取過去數年中的『低』本益比為8,每股淨值為:24.31。
故 合理價格計算估算為:0.19x8x24=36.48。但3231在97年4Q時股價盤中最低來到17.30,想請教版大,小弟我是否有什麼地方計算錯 誤,或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因為以此例來說,合理的價格估算依然還是被腰斬了,另外在融風暴…等,全球蕭條的條件下,合理價格估算是否依然是個重要的參考指 標呢?再次感謝版大…


電 子股自己比較少研究,因為財報有很多地方都看的不是很懂,轉投資通常都是多且雜,而且為了要維持競爭力,必需要持續增加資本支出,如買進設備、擴廠... 等,為了要保留現金所以配息率大多也很難常年維持在50%~60%以上,因為產業波動大,因此市場給予的本益比變動的區間也會加大。

另 外,取樣的週期過短也容易對標的有過多的期待,要有一定週期的數據,如五年、八年,才能做出較客觀的判斷,此例中96~93年低PER分別為10、9、 4、7,97、98年則為3、5,從事後看當然會覺得取8是過高了,回到當時來看的話,若只看到近兩年9與10的數字,很容易就會取的比較高一些,94年 PER只有4的原因主要是延續93年認列投資損失,股價比較低迷,所以會造成PER過低,但這也可看出事件發生時,市場給予的低PER為多少,具有一定的 參考價值。

過去因認列投資損失使股價下滑、PER壓低,同樣的97、98年的金融風暴造成的恐慌心理也會造成類似的狀況,所以簡單來說就 是當一個災難或一個事件正在發生時,不以過去業績、營收比較好的時候來做為參考的基準,2008年股價因金融事件造成股價重挫,這時候想計算比較合理的價 格時可以去查閱一下過去有股災時市場給予的低PER為多少,這樣可參考的價值會比較高一些。

以上是針對波動比較大的個股PER來簡單說 明,但也有不少個股遇到股災時PER還是維持在正常的區間,這時候取樣的話就比較沒這個問題,若覺得3231較不容易取樣的話可以去查看一下其它一樣波動 大的電子股,就知道自己為什麼對這些波動大的個股沒興趣(其實是因為自己看不懂那樣的財報)。

3231_緯創_年表_20110425

3231_緯創_資料_20110425
若 以當時ROE=19.7%、PER=3、NAV=24.31來計算,合理價約在14.5元,以最低17.3元來看可能還買不到,不過若參考之前94年最低 PER=4倍來看則為19.2元,這樣就有機會買到比較合理的價格,以上純屬事後論,請平心看待即可,因為股災發生時很少人可以這麼理性,這樣的討論只是 希望未來有同樣事件、股災時,可以增加一些經驗來判斷,謝謝。

存股票(績優股)該注意的幾件事

除權息的旺季到來,各大討論區、新聞總是喜歡用殖利率、買定存股輕鬆退休等來闡述存股票 這件事是很簡單的事,的確,跟技術分析、研究趨勢比起來是輕鬆許多,但還不致於到矇著眼睛買的地步,因為再好、再賺錢的公司一樣會受到經濟、政治、天災等 情勢的影響,沒有人敢跟你保證這間公司未來幾十年都這麼賺錢,若不知道這些基本的道理,那麼存股票對那些人來說只是「活存」,稍有動盪就急著把活存(股 票)裡的錢領出來。

存股票這個字眼是近幾年才出現的「關鍵字」,相信當時的初衷只是要表達投資股票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及精神,一樣可以達到每年優於定存好幾倍的利潤,許多人總 是只有聽到後面那幾個字,「優於定存好幾倍利潤」就覺得是穩賺不賠的,紛紛把錢投到股市中存股票,但這之中又有不少人不甘願買那種股價都不動的個股,想存 股票同時又想賺一點價差,問題因此開始發生。

存股票之前最好還是了解一些規則,不然很容易(國際)市場或個股出現不太好的資訊時直接讓股價跌個三、四成,這時候持股信心一定會嚴重受到考驗,因此賠錢 賣出的人絕不在少數,原本的用意只是希望辛苦累積的錢不要每年被通膨慢慢的啃食掉,至少能以5%、6%的速度累積就好,結果沒賺到股息股利卻反而賠了一褲 子。

現在就簡單談一下存股票所該注意的幾件事,應該不難做到,至少「挖股」站內所談的內容都與這些有關。

1.認識自己:為何第一點不是談該怎麼挑股票??因為太多人只想從股市中賺到錢,但都忽略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己能承受、冒什麼樣的風險,虧損10%就 忍不住想認賠的人卻想在股市中賺一倍,又或者喜歡模仿別人,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整天問這支可不可以、那支可不可以存,買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只要 跌一點就四處問人這支有沒有問題,持股的信心完全不是由自己掌控,要這樣玩不如把錢放定存每年拿固定的1%或儲蓄險每年3~4%,乖乖的把錢存好就好。

2.適當的時機:就算是再好的股票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買,當然,若想買還是可以買,只是未來發生股災時心態如何去適應而已,但大部份的人並不清楚自己能 不能承受的了在高檔買的「績優股」就這樣跌了四、五成,而高檔的定義有人認為以七千點下去作區分,超過叫高、以下叫低,這樣的說法個人覺得不算對也不算 錯,因為就算跌破七千點還是有不少股票處在貴價,所以七千點以下頂多算是相對安全,因為跟八九千點以上做比較是的確比較安全。

從另一角度來看,當大盤位置在五六字頭時市場絕不會跟在八九千點一樣看好,簡單說就是市場悲觀的時候買股票會比較安全,再進一步來解讀,悲觀、樂觀的氣氛 或許是有人刻意營造出來的,為的是什麼??市場樂觀時多數人比平時更願意拿錢出來,越樂觀越容易失去理智,所以適當的時機可以逆向思考一下,當市場遍佈壞 消息時才是該挑選存股票標的的好時機,此時獲利的機會會比較高,因為你買的成本比別人都低了許多。

3.學習閱讀財報:既然選擇要把錢拿來投資,那麼該做的功課還是有的,但花的時間絕對比研究線圖、趨勢等少很多,因為財報基本上就只是加減乘除的東西,就 以我來說,自己看財報的功力老實說還不是很好,但還夠用,至少「看的到大問題,且查的出來」,所以學習看財報目的就是要找出可能有問題的地方,並且進一步 去查證。

如一樣是長期投資,一般可能是投資賺錢的子公司,但仍有少數想投機的公司選擇投資具有相當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一但發生系統性風險時可能會遭受到極大的損失,當然這些都會反映在股價上,所以說學習查閱企業財報至少可以避開大部份可能有問題的公司,確保資金的安全性。

4.適合的標的:既然是選擇市場不看好時要來挑存股的標的,那麼標的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量,沒人希望自己買的股票是一路向下不回頭的,透過所學習檢視財 報的能力來挑出心目中不錯的好公司,雖然每個人認知的好公司條件各有差異,但所追求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就是希望自己的資產能每年如預期的向上累積。

「適合」另一個意思是你能了解未來這間公司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例如一間好公司,、股本十億,從財報上看到這間公司擁有近十億的長期負債,也許是好債 (賺錢的債),但要知道的是若發生股災時公司的債償能力如何,會面臨到什麼樣的風險,另一種狀況就是你已持有一間好公司數年,從最近幾季財報看出公司增加 了不少長期負債或投資,若不清楚或是有疑慮的話,那麼你可能「不再適合」持有這支股票。

5.合理的價格:挑到不錯的好股票也不是任何時機都可以買進持有的,之前有提過,好公司也會有不合理的「貴價」及「便宜價」,如前面所說的在適當的時機所 出現的便宜價機率會比較高,買進的成本自然會比較接近價值,對持股的信心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放棄存股的人很多都是受不了帳面的虧損,即使他所買的是 好公司,但買到錯誤的價格,這樣單靠配股配息可能要等個八年、十年才回到成本,實在太划不來了。
本文來自「挖股誌」: http://www.wowgood.org
銀行定存給1%的利率,存股票給6%的利率,風險呢??股票有跌價的風險、有下市的風險,所以給予較高的「利率」,這是要認清的一點,任何的投資都要經過 思考,建議資金還是要有適當的配置,不要以為存股票穩賺不賠,把100%資金都投入在股市中,這樣的風險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了。